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宫崎骏映画馆::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画馆
搜索
查看: 3672|回复: 0

一篇让我佩服的搏击俱乐部影评

[复制链接]

5

主题

5

好友

30

积分

小树精

Rank: 1

在线时间
1 小时
威望
0 点
财产
89 个栗子果
人气
0 ℃
最后登录
2008-11-12
注册时间
2008-5-26
帖子
8
主题
5
精华
0
积分
30
UID
17779
发表于 2009-11-12 18:55:37 |显示全部楼层
The first rule of fight club is --you don't talk about fight club.
The second rule of fight club is -- you don't talk about fight club.
The third rule of fight club is -- when someone says "stop" or goes limp, the fight is over.
Fourth rule is --only two guys to a fight.
Fifth rule -- one fight at a time.
Sixth rule -- no shirts, no shoes.
Seventh rule -- fights go on as long as they have to.
And the eighth and final rule -- if this is your first night at fight club, you have to fight.


你有着一份很多人羡慕的工作,衣着光鲜,生活舒适。
你买最高档的宜家家具,穿最漂亮的AMANI西服。
你星期一到五打领带坐地铁上班。
这一切看起来都不错,但你就是失眠。


这城市的规则依旧完整得让人郁闷不安。
直到你加入搏击俱乐部。


The first rule of fight club is ...
You do not talk about fight club.

The second rule of fight club is ...
You do NOT TALK ABOUT fight club.


每当你听到搏击会的八条准则,你就血脉贲张心跳加速。
你开始变得肮脏拖沓、我行我素、乖张暴力。
你尽情地用拳头发泄着自己。
你要斗争不要妥协。
你的精神越来越自由。
你决定彻底破坏自己的生活状态。


搏击就是你的精神治疗。
暴力与肉体上的痛苦让你忘掉了自己的一切。
你的灵魂涣然一新。
你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但是你很快成了你自己的奴隶。
毒品让人上瘾,暴力也一样。
你的野心随着鲜血膨胀,逐渐撕碎你不安的心。
你甚至开始做噩梦。
于是你再次失眠。


是让灵魂获得救赎?还是毁灭自己毁灭世界?
当你牵这她的手,面对轰然倒下的现代文明,
你心里感到的是快感?还是慰籍?


你人生最诡异的一段,就这样开始,就这样结束。


ALL about <<FIGHT CLUB>>
曾经有人说过:
《FIGHT CIUB》是20CENTURY-FOX有史以来最好的电影。
事实证明他们用“天那么大的胆子”接下这部电影(这也是人们曾经的说法)是正确的。

《FIGHT CIUB》成为DAVID FINCHER最叫好又最叫座的作品,关于这部电影的好评如潮,但票房成绩我没有具体的数字,很可能“叫座”只是相对他其他的电影而言的。
尽管这是一部很炫的电影,我个人认为《FIGHT CIUB》不是一部拥有大量观众群的作品,看热闹的人肯定远远超出欣赏的人。
否则就不会满大街都在叫好,可究竟怎么个好法没人能说出个所以然。

我认为DAVID FINCHER的《FIGHT CIUB》是他“个人优势”发挥至极限的完美作品,无论是技术还是主题。从电影的语言系统:摄影,运动,剪辑,声效,表演,戏剧,文学等等方面都被DAVID完美地综合,向观众灌输着他难以言状的复杂感情。
简单地说:DAVID FINCHER用他所能用的最好的方式讲了一个好故事,然后大家都爱听。

这个故事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
1 摄影:

DAVID FINCHER对镜头的要求非常高。
这一点从一开始就导致他的处女作《ALIEN3》的制作成本高得离谱,以后的其他电影更是如此。当然这和他的出处不无关系。DAVID FINCHER原来是拍MTV的(早年麦当娜那支著名的MTV《时尚》就出自他的手笔),所以他对构图,灯光,角度,色调之类的细节自然比其他导演要更在行,对摄影的控制能力当然也就不在话下。

不知道DAVID FINCHER有没有王家卫式的“御用摄影师”,我也没有注意过名单里的摄影导演是不是同一个人,因为那无关紧要。反正DAVID FINCHER的所有电影的摄影手法都是一样的。
黑色。
我很着迷黑色,经常为电视银幕无法重现真正的黑色恼火,虽然我知道从技术上来讲电视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只有看过胶片的人才能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黑色。DAVID FINCHER的电影要加工成DVD肯定是令人痛苦的差事:他的画面很大部分都非常暗,既要保全细节又要不破坏他画面中的黑色那简直是天方夜潭!
所以我们看到的影像都棒极了!画面柔美,光线均匀,这实在是天下第一煞风景的事情。

DAVID FINCHER明显地偏好低调光,他镜头下的人物很多是身在一片漆黑中的,即使是外景,他也很少让他的人物身在光天化日之下。
他的用光虽然看起来很风格化,但却有接近“现实主义”的真实。他的画面就象我们现实里看到的没有经过任何技术处理的场面一样:昏暗的教堂,封闭的房子,黑漆漆的酒吧。
《FIGHT CIUB》的所有场景都是光线不足的,而我们感觉到的也正是如此。换句话说我们要是看到一个亮堂堂的酒吧,那才是可笑造作的。
他似乎在使用现场光源,比如:当人物站在日光灯下时脸上都是难看的青绿色。只要你在日光灯下拍过照片就会知道:你脸上的颜色正是青绿色。

我很迷惑不解:他究竟是如何作到的?凭我对光线的敏感我肯定那不全是现场光,但我又委实找不到可能的光源和可能应用的器材。胶片的宽容度是很惊人的,那一小片塑料能够同时再现最光亮和最黑暗的部分而且不损失任何细节,这对任何摄影师都是严厉的考验,要达到DAVID FINCHER这种画面效果是极其困难的。
当然,这一切和他一贯不变的主题是相对应的。如果仅仅是为了画面效果那这种努力就毫无意义。事实上这种用光风格早在五十年前就被用烂了,他并不比别人出色多少。相反由于颜色的存在他的运用空间就显得更小了。好象除了《GODFATHER》系列外没有人如此大量运用低调光,这种画面效果实际并不美,观众也难于忍受长时间的低调画面。
一切为了主题:他镜头下的人物永远都浸泡在黑暗中。
黑色意味着无法穿透的困惑和痛苦,同时也在创造贯穿他所有作品的“暗示”。隐蔽的成份携带着更多更重要的讯息,DAVID FINCHER的黑色更隐藏着无限的可能和危机。

希区柯克对此肯定不会太以为然。
除此之外,《FIGHT CIUB》深焦距镜头的象征性也被充分发挥,这仍是老掉牙的象征手法(奇怪,怎么越分析越觉得他很老套?):床头的药罐,没挂掉的电话等等。

另外一个摄影方面的特点是“变形”。
《FIGHT CIUB》里有很多特写和大特写,从他扭曲的镜头下电话键盘成了预示灾难的怪物,一堆寻常的生活垃圾变成讽刺人类被日趋物化的奇异飞行体。很显然DAVID FINCHER把所有的东西都看成有灵的活物,让所有生命体非生命体都加入表演的行列(这和动画电影倒是很象)。

当然,这还要加上“运动”的因素。
“运动”是DAVID FINCHER的电影中最绚丽的部分。

2 场面调度
实际上就是构图及其含义。
瞧,一个简单的概念一经舞文弄墨就显得高深莫测了。
DAVID是拍摄MTV出身的,所以他非常擅长玩弄镜头。片中有大量非常漂亮的特写和许多充满深刻寓意的景深镜头。

现在来分析一个出现在影片的41分45秒的镜头:
1 主体。
EDWARD NORTON尽管处在银幕的边缘但仍是绝对主体,他是唯一清晰的的形象而且距离观众非常近,其他一切因素通通落在景深以外。
他所要说的话是这个镜头最重要的含义。

2 用光类型
室内景,中调光但反差很大。EDWARD NORTON站在一片黑暗中,BRAD PITT站在窗前被光亮笼罩。含义很明了:NORTON在作一件不愿意让PITT知道的事情。这是悬念的表达。

3 拍摄与摄影机的距离模式
前景是特写,后面是大全景,两人之间有一段很大的距离。
观众仿佛在听NORTON说悄悄话,观众与PITT是警戒距离。

4 角度
平视,稍稍看到地面。没有特别含义。

5 色彩涵义
DAVID电影中一贯的破铜烂铁般的糜烂灰调。

6 透镜
广角镜无疑,用来夸大人物之间的距离。滤色镜不明显。

7 次要对比
NORTON只是讲电话,几乎没有什么动作,PITT在后面耍三节棍动作很大(这段镜头竟然在英国没有通过电检就因为这根撆脚三节棍)。很显然是在强调作为次要角色的PITT对主要角色NORTON的干扰。

8 形象的透明度
不是太透明,因为许多细节都在景深之外,除了NORTON的表情和PITT夸张的动作外显然DAVID无意向观众传达太复杂的信息。

9 构图
画面被垂直地一分为二,暗示着两个人之间即将产生的分裂和冲突。

10 形态
黑暗的墙,电话线把NORTON似乎团团围困,PITT则处在一个完全开放的空间里。表明这两个角色的个性差异。

11 画面
很紧凑,NORTON几乎没有活动空间。PITT虽然是大全景但也只有一快豆腐大的空间可见。实际上每个人都被掐在一个狭隘的区域里。

12 景深
突出NORTON,几乎没有景深。画面简洁利落。

13 人物定位
讽刺性的安排。NORTON虽然份量很重但无法控制局势,观众们几乎想也不用想就知道PITT将成为破坏者。

14 表演位置
NORTON一直对着画外说话,PITT一直背对观众。这两个人的位置和视线都无法给观众传达即将发生什么的信息。仍旧是激起悬念的方式。

15 拍摄距离
两个人看起来距离非常远,明显被夸大了。

3 运动
DAVID FINCHER是运用运动摄影的能手。从《ALIEN3》开始,大量漂亮的移动镜头就使场景和镜头类型之间的转换如行云流水般流畅。
在《FIGHT CIUB》里移动摄影从形式升华到了内容本身。

这一点至关重要,否则就是空洞无物的技术堆砌。
刻意追求形式上的标新立异是现代娱乐电影的通病。至少在《FIGHT CIUB》里DAVID FINCHER对形式的探索还是非常得体和到位的。
除了表达精细微妙的东西外,DAVID FINCHER的移动摄影机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专门用于满足观众的“窥视欲”。他有意地让观众站在另外一个完全独立的理性视点上来观察:我们知道所看见的东西片中人物是看不见的。

谁会忘记那个非同寻常的片头?我们都看见了些什么?一堆细胞,一堆浸泡在体液里的组织,一堆我们无法辨认的有机物。
所以这个镜头的意思是我们随着摄影机在一个人的体内畅游一番,最后从他的其中一个毛孔钻出来。
当然这是电脑动画的杰作。摄影机当然不可能钻到人的身体里面去,但从画面效果而言的确是这样一个用意,所以这个镜头仍然应该归类为运动摄影。

现在我们都知道了这个镜头的真正含义:我们即将看到的是一个关于灵魂出窍的故事。
另外一个例子:男主角从机场回家发现自己的漂亮公寓被大火烧得干干净净。
拜DAVID所赐,观众有幸见到大爆炸发生前的一瞬间:我们在他即将被烧毁的公寓地板上匍匐,然后我们钻进煤气炉里围着炉芯转圈,然后我们钻进冰箱后面等待压缩机再次启动,然后我们又退回地板上等待爆炸的开始......

除了三维动画我想不出还有什么别的可能性。
《FIGHT CIUB》的D9版本虽然有详尽的拍摄技法的介绍,但也只有三维动画的后期加工部分,究竟电脑画面是如何与真实拍摄的画面相融合的,我至今都弄不懂。
这些美妙的镜头究竟是如何拍摄的?DAVID FINCHER如何让他的广角摄影机在煤气炉芯上跳舞?穿过咖啡壶的把手?透过狭隘的楼梯扶手或者从几十层楼的高空在几秒钟内穿破地面来到地下停车场,然后又再到另外一栋大厦的另外一个停车场里的某一部汽车里?
只有DAVID FINCHER的观众才有幸能够看见这些犹如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非凡镜头。然而在他为观众特设的窥视镜头下,我们好象都变成了蟑螂,老鼠,细菌之类微不足道的东西:

想知道蟑螂是怎么看东西的吗?
想知道老鼠是如何在地底下穿梭的吗?
想知道细菌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吗?

去看《FIGHT CIUB》!
如何?
享受着窥视欲被充分满足的快感的同时,你是否也感觉到DAVID FINCHER别有用心的辛辣讽刺?
另外一个关于运动摄影的看点是“变形”
“变形”不是指图像的变形,而是指运动本身的变形:慢镜,快镜,定格等等。

还记得他的漂亮公寓爆炸的那一瞬间吗?
还记得他们炸掉电脑店橱窗的那一瞬间吗?
还记得他对着自己的嘴轰那一枪的一那瞬间吗?
谁会忘记这些美丽的画面?

慢镜最常见的作用是使运动具有仪式的性质和庄严的意味,即使最普通的运动也似乎具有了舞蹈般的魅力。尽管本世纪60年代以来这种慢速的暴力画面已经成为电影中的大俗套,但因独特的视角和剪辑,DAVID FINCHER的慢镜仍然使这些我们平常怯于面对的恐怖场面呈现出惊人的反常的美。
这种对恐怖场面的审美表现会使人强烈地醉心于这种本有害无益的暴力生活。显然,这是DAVID FINCHER的恶意渲染。

《FIGHT CIUB》有很少一部分的停格镜头:影片尾声男主角发现真相时,DAVID FINCHER用许多快速的闪回镜头表现他碎片般的记忆,其中就有停格镜头。一个画面停几格再接另外一个画面再停几格,虽然时间和速度是正常的,但动作却是不流畅的(有点象劣质国产动画的效果),似乎具有许多无法弥补的断层。
这和反映主人公当时的混乱思绪是相吻合的。

电影的运动常常被不分场合地滥用,不管是否与主题有联系都被硬加在素材上弄成陈规俗套。《FIGHT CIUB》的运动不在此列。
DAVID FINCHER不但阐明了“发生什么事”的问题,而且对“如何发生”这种戏剧性的具体内容也有深刻的表现。他用独到的运动方式有效地体现了内容,而且成功地引发观众的联想和共鸣。

技巧上的老套是所有二流电影的标志,但事实上技术已经存在了多年,谁都希望能够把人们已经熟悉的事物表现得新颖和出人意料。
“推陈出新”固然需要技术上的支持,但它更需要严肃的艺术家孜孜不倦地探索寻求。
DAVID FINCHER在《FIGHT CIUB》中表现出来的求新探索精神委实是令人钦佩的。
4 剪辑
DAVID FINCHER的所有电影都有明确的时空概念,除了《FIGHT CIUB》。
很难弄明白这个故事的时间跨度究竟是多大?几个月?几年?还是几天?

实际上《FIGHT CIUB》的故事支离破碎,连最起码的连续性都不具备。
DAVID FINCHER经常刻意地在一个连续场景中插入大量足以引起“混乱”的东西:大量造成时空混乱的“跳切”“闪回”,甚至有意地破坏“轴线”使《FIGHT CIUB》成为“经典剪辑”模式的最佳反面教材。
如果影片不是以最强烈的第一人称的述事方式,《FIGHT CIUB》很可能是完全混乱的。DAVID 的剪辑方式更多是用来增强戏剧性而不是用于述事。这里面除了形式主义者的随心所欲外,服从于主题仍然是不可动摇的。反映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混乱的电影,任何语言系统都应该服从于这一主题。

当然,这有一个尺度把握的问题。
你不能让观众陷入完全的混乱当中,否则观众会有非常明显的被愚弄的感觉,然后花生和爆米花就会在电影院里飞起来!影片将在一片咒骂声中结束!
你可以藐视观众,但切不可太露骨!
所以DAVID FINCHER采用最明显的第一人称述事,运用大量的客观镜头来与跳跃的剪辑相抗衡。
如果《FIGHT CIUB》用最流畅的剪辑方式会是什么效果?我们不得而知。
孤立地分析《FIGHT CIUB》的剪辑,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5 音响
音响在《FIGHT CIUB》里被当作一个连续情节的手段。
我们刚刚还在办公室里看着男主角和他的主管卿卿我我,四周突然响起了人群的喧闹声和打斗的撞击声,于是我们知道:FIGHT CIUB又开门营业了,下一个镜头将是肮脏的地下室里一群浑身臭汗的群殴者。
剪辑在这里基本不起作用。不同步的音响使DAVID FINCHER可以随意地从一个时间阶段和场景跳到另外一个时间阶段和场景而且不至于显得很突兀。
“主观声效”的运用加强了第一人称叙事的强度。当男主角说自己每打一次架就会暂时耳聋时我们就真的除了他自己的声音什么都听不到了。打过架的人都知道:在片中的博斗场景中有时声效会突然发闷是什么意思。那正是人们在丧失理智时五感灵敏度大幅下降的表现。

这种手法在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里出现过:TOM HANKS趴在海滩边对周围的炮轰充耳不闻,我们听见的声效也是一片闷响。可见DAVID FINCHER并不是原创者,斯皮尔伯格大概也不是。
至于《FIGHT CIUB》其他的声效处理和《TITANIC》一样出色一样挑不出毛病,我记得是获得当年OSCAR的最佳声效提名,结果有没有获奖就不记得了。

《FIGHT CIUB》的配乐很棒。幸好DAVID FINCHER不象库布里克那样肆意地践踏古典音乐(我非常反感库布里克在《发条橙》里对音乐的处理)。
除了处女作《ALIEN3》外他就再也没有用过统一的“主旋律”来引导他的电影。《FIGHT CIUB》的音乐气氛和场景永远是相对应的,当然最出色的配乐是开头和结尾的那短短几分钟:超现实的画面和摇滚乐真的是绝配!
其中也不乏嘲讽的对比,这是电影配乐的另一作用。
在《FIGHT CIUB》里唱诗班的天籁之声就显得十分可笑,因为它被用来衬托一个非常滑稽的场面:一个长着豪乳的男人把另外一个什么事也没有跑来无病呻吟的男人抱个满怀正在温柔地哭泣,因为他的睾丸刚刚被摘除了(睾丸会长癌吗?),他们称之为“分享”。

呵呵,其实这和每个礼拜天去教堂做礼拜的人没有任何区别。
可惜又只是影射,宗教团体想抗议他藐视宗教也没法抗议。明明应该是富有爱心的温馨场面不知为何就显得如此可笑,你明明觉得它很可笑却说不清为什么。

这真是一绝。
人物的语言与事实之间的矛盾被音乐增强到顶点,由此产生了电影中最惊人的启示效果。

6 表演
许多伟大的导演会淡化演员,象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换成任何人都可以演,卢卡斯的《星战前传》简直把演员当白痴,我敢肯定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演什么鬼。
DAVID FINCHER不是这种导演。他的电影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都至关重要,无论是灯光还是对白。《FIGHT CIUB》的表演是如此出色以至不容我忽略这几位演员。
EDWARD NORTON
BRAD PITT
MEAT LOAF
HELANA BONHAM CARTER

EDWARD NORTON!光写这个名字就能让我激动好一阵子!
我所见过的最棒的青年演技派明星,HOLLYWOOD最出色的变色龙!任何和他演对手戏的人都会被他抢尽风头,无论是里察.基尔还是麦克.戴蒙都会变成他的陪衬最终沦为花瓶角色。

EDWARD在片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饰演一个无聊空洞的白领,就象你和我那么普通乏味。但在影片结尾时有一小段闪回镜头,描述他以另外一种人格出现时的凶悍嘴脸。镜头很短,加起来也只有几秒钟。
你去看看他那张脸,你就知道为什么BRAD PITT在片中充其量也只能称得上是“一只漂亮的大花瓶”。
不过这也实在怪不得EDWARD。BRAD PITT基本上是个本色演员,不管他是演痞子还是呆头鹅死神还是白痴吸血鬼,他仍然还是个可塑性不强的本色演员。再说《SE7EN》也已经让他炫了一遍,现在也好退居二线了。
不能说BRAD PITT演得不好,只能说他缺了口气,如果要和EDWARD NORTON相抗衡的话。

套用范文里的一段话:“影片中只有少数平庸的表演(基本上属于BRAD PITT),但没有愚蠢的表演。许多表演是杰出的。”象HELANA BONHAM CARTER。
片中的HELANA真是让人吃惊!
我从来没有看过她演如此一蹋糊涂的角色:头发象有一个月没洗过,半夜三更戴着墨镜踩着当当响的高跟鞋穿着一身廉价衣服的女烟枪。要真有这么一个人从大街上迎面走来再加上刺鼻的香水味,那一定精彩极了!
建议你去看看她以前惯于饰演的角色,看过《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霍华德庄园》里面的大家闺秀你就知道让她来演这么一个角色需要多大的勇气。HELANA 无疑是英国一流的演员之一,她拥有所有英国演员的优点:精通戏剧和银幕,有极好的修养,能讲多种方言且多才多艺。

看看她12分10秒的一个漂亮特写吧。
当然你也可以对着镜子模仿一下这个动作,看看你要吐多少次才能吐出那样的烟雾,然后想象一下这个镜头需要NG多少次。
......
简直无法用文字来描述这个角色的无穷魅力。

有些小角色同样出类拔萃,象那位大奶子BOB。
知道他是谁吗?

MEAT LOAF!
叱咤英伦十几年来的头号猛男!永远骑着电单车穿黑皮衣长发披肩的超级摇滚硬汉MEAT LOAF!当年红遍欧美的《I WOULD DO ANYTHING FOE LOVE BUT I WON'T DO THAT》的演唱者!他的拥戴者以疯狂著称:曾经有一位疯狂歌迷把他主演的一部电影看了一千遍!

看DAVID FINCHER把这些人弄成什么样了?
身为导演的一个重要职责是:你需要集合一群和你一样才华出众可能比你更出类拔萃的人来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
如何让比你强大的人来服从你?
不但需要独特的能力,
而且还需要魔鬼般的诱惑力。

7 戏剧
《FIGHT CIUB》的戏剧部分几乎没有舞台剧的残留痕迹。
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源于MTV和现代工业化生存方式的影响,换句话说:DAVID的任何电影都不可能用舞台剧的形式来表现。
由于从50年代就开始推广的“作者论”,我们已经习惯了强调导演在电影中的支配地位,但事实上美国的电影制片制度更倾向强调集体劳动而不是个人表现。
这种制度直到今天都在影响我们,影响导演去试图控制一部电影。

我个人固执地支持“作者论”,而且我认为必须强调其他部门的工作只是技术上充当助理而已,这并不夸大导演的权力地位,而且是少出庸品的最好方式。
我们看制作精美,场景惊人,演员出色甚至造型超COOL的烂片已经太多了!
提到造型:PITT的服装值得一提。大红大紫,极尽市井庸俗之能事。
场景一如既往的一个字:“破”。

不过NORTON原来的那间公寓以我多年学习设计的眼光来看:实在非常漂亮!
可惜,我唯一看得上眼的场景居然是一开头就被否定的对象。

8 故事
谁在说故事?
每一部电影都有一个故事的叙述者,有型或无型。

《FIGHT CIUB》是最典型的第一人称叙事。但EDWARD NORTON的画外音和我们窥视到的镜头不同:因为他不是中立的。
说的更白一点,他看似讲故事的画外音几乎是专门用于迷惑观众的。当然,要到最后你才会发觉上当受骗了。
DAVID电影的观众不可能不试图积极地与他的电影进行能动的交流。实际上DAVID在和观众玩一个复杂的游戏,这是悬念片的定型模式。然而DAVID最擅长的是在不给予任何暗示的情况下(实际上有,但很弱,不足以引起观众的注意)让事态急转直下。面对象《FIGHT CIUB》这样的电影,任何机灵的观众都无法监视其中不可预见的危机,更何况还有大量别有用心的干扰。

观众只能乖乖地掉进DAVID早已挖好的陷阱里。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看DAVID FINCHER的电影时是完全被动的。
《FIGHT CIUB》有一段过分拖拉的戏,我觉得如果再剪掉15分钟可能会更好。就是PITT饰演的**份子对NORTON饰演的白领傻子进行思想改造的一段:从偷人体脂肪一直到PITT消失。
在这个时候影片好象突然失去了线索,我们所知道的只是局势越来越失控,但并没有一个明显的暗示或者吸引人的悬念让我们继续热切期待以下的故事。
象PITT作弄一个无辜的东方人这一段完全可以剪掉,因为这场戏除了渲染PITT的随心所欲和向任何人灌输他的理念外没有任何作用。要表达这些前面已经表达得非常充分了,这一段直白无脑的说教反而削弱了PITT这个角色的魅力。
对于一部打破时空顺序的电影,线索是非常重要的。不能一厢情愿地认为观众乐于欣赏此类的呆头鹅表演,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诱惑来趋使观众去探索的话。
ANYWAY,结构上的错综复杂和微妙的互相联系直到最后才激发出绚烂的火花。《FIGHT CIUB》的故事还是令人称奇的成功。
9 文学
我看到这里有世上最强壮和最聪明的人,
但你们都被浪费了。
替人加油,端盘子,打着领带上班......
广告诱惑我们买车买楼买家具买衣服,诱惑我们干我们不愿干的工作赚钱去买我们其实并不需要的东西。

我们是被历史遗忘的一代:没有目的,没有地位,没有世界大战,没有经济大恐慌。
我们的恐惧是生活,是无病呻吟。

我们看电视,相信我们终有一天会成为富翁,明星或者摇滚巨星。
但我们不会。
这是我们慢慢学会面对的现实。

所以,我们心中充满愤怒!
你在设法改变你的生活
但靠你自己你无能为力
于是你创造了全新的我
因为你一直都想变成我
我长得和你期望的一样
我用你期望的方式FXXK
然后你就变成了..."我"

10 意识形态
DAVID FINCHER电影作品的意识形态是我最为认同的部分,也是我最希望能够彻底分析的部分。事实上我非常盼望尽快完成前面的例行公事来专注于“意识形态”一章。
“意识形态”,就是价值观念体系,以影片作者的是非观为基础的道德寓意。
多年来为了电影双重功效“教育”和“娱乐”的轻重人们一直争辩不休,究竟电影艺术的存在是为何一直是人们乐此不疲的话题。我个人认为这种争辩意义不大,就好象有人爱吃菜有人爱吃肉一样无所谓对与错,各取所需而已。

实际上现今的电影很少有可以归类为“教育”或“娱乐”的范畴,走极端是任何现代电影人都不会犯的低级错误。但即使最轻松的娱乐片也隐含着某些价值判断,这是事实。
《FIGHT CIUB》包括所有的DAVID FINCHER的电影作品都带有明显的说教色彩,如果硬要归类的话可以算是“教育电影”一类。
这是非常奇怪的事情,因为极少有电影(尤其是商业电影)会赤裸裸地对观众说教,更别提说教的内容不正统了。
反传统的说教一般的后果是被活埋,象帕索里尼死于非命之类是很正常的事情。
好在DAVID FINCHER并不象他的前辈那么明目张胆肆无忌惮,他的说教尽管很直白却并没有明显的锋芒指向,所以对他意识形态的非议并不多见。

由此可见DAVID FINCHER非常聪明。
他非常善于赢得观众对他的角色的认可,不管是什么样的角色。
《ALIEN3》里面的异型,《SE7EN》里面的杀人犯,《GAME》里面的大骗子,《FIGHT CIUB》里面的无政府分子,《PANIC ROOM》里面的小偷。
对这些角色你厌恶得起来吗?这些反角的身上是否有某些特征是你无法不认可的继而对之产生好感的?你是否对自己的价值观也产生过怀疑?
这就是为什么DAVID FINCHER是出色的导演的缘故。他能够让我们完全被角色的价值征服,尽管在事实上我们并不同意这些观点。
最成功的说教当然是《SE7EN》。

DAVID FINCHER并不是一个自由主义者。
那么他究竟在说什么教呢?

他信奉权威,强调血统和出身的优越性,藐视宗教,对现实持悲观态度,强调竞争和原则,带有轻微的种族歧视倾向。从总体来讲:他是剧烈右倾的,《FIGHT CIUB》当然也是右倾的。
DAVID FINCHER是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他对现实总体的判断是“令人绝望”。但他并不象许多激进分子迫不及待地宣称要“打倒一切!”在他看来那是愚蠢和无果的幼稚行为。他选择了以智慧来求生存的道路。
说的更白一些:比方说我生来很穷,有些穷人会拼命去为自己争夺利益或权利,但我不会。因为我痛恨贫穷!我所要做的是摆脱贫穷!一旦我摆脱了贫穷我什么权利也不用去争取了。

你不能不承认这种看似狼心狗肺的行为实际上是最积极的行为。
怎么说呢?他比绝大多数人清醒。
所以DAVID FINCHER的辨别力是复杂的和务实的,所以他是反传统的。

他是现代少数几个探索人类阴暗面而不求助于传统的心理学和道德说教的美国电影导演之一,另外一位我推崇科波拉,当然他比DAVID FINCHER境界上更高了一层。
和科波拉一样,DAVID的世界虽然趋向于毁灭,但仍不乏摸凌两可,短暂和矛盾的美好时光:典型的道学家的自命不凡(这并非一个贬义词)。

但有一样东西和他的右倾思想是自相矛盾的:就是DAVID FINCHER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注。
毫无疑问,DAVID FINCHER对弱势群体抱有很明显的歧视态度,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有时也会流露出真诚的同情。这也许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也许是他唯一吃不准自己的观点的地方。

这当然也很正常,我们不是经常都会回过头去看一眼刚被我们痛揍的笨蛋并且心存一丝怜悯吗?经历了多年的风雨后人们大多都会趋向和善,DAVID FINCHER自然也不例外。
还有一个有趣的部分DAVID FINCHER几乎从不涉足:性。
性也许包括“女权主义”。
DAVID对女性的地位定位让人心寒:女人在他镜头下几乎成为男性的装饰品和附属财产。尽管《SE7EN》中他似乎对片中唯一的女性角色给予了极大的同情,但看完电影你就知道“她”完全是“他”的底限的标志。事实上这个女性角色究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她”成为“他”的无条件附庸,成为另外一个陌生人毁掉“他”的工具,“同情”只是表面化的矫揉造作,DAVID FINCHER从一开始就彻底地否定了她的存在意义。

《FIGHT CIUB》的HELANA BONHAM CARTER则更可悲到极点:她完全沦落为“性”的标志。
基于这些来说,DAVID FINCHER还是不曾真正探讨或者阐明他对“性”的意识形态。

说实话我非常盼望他能拍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电影,更甚者:拍一部同性恋电影(绝对的爱情电影)。
我非常好奇在DAVID FINCHER的心目中如何注释“LOVE”这个词?

因为我不是DAVID FINCHER,我不可能知道他心里究竟在想什么,所以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很可能是错误的或者是非常武断的。
事实上每一个人本身的意识形态都很复杂而且充满矛盾。但作为一个作者,你就必须强制性地把自己的矛盾理清,否则想要拿出有说服力的东西是根本不可能的。

THE END

黑暗精神-大卫.芬奇
他的骨子里有着强烈的摧毁欲望与革命精神,这在他每一部电影中都有充分的诠释;他有着另一种别具一格的暴力美学方式,血浆与伤痕在他的镜头中的冲击不只是映入你视觉的表象,而更象一个烧得深红的十字架,直接烙在你的心灵。

大卫.芬奇电影特质
[黑暗色调] 他曾说过他在寻找一种“黑暗的精神”,因此他的电影无论是内容还是影像都流露着一种黑暗色调,幽闭空间的搏杀,阴暗房间内诡异的形形色色死尸,无政府主义的地下拳赛,黑夜中都市的无助逃亡,都燃烧着芬奇的黑暗邪火,他已经成为了继库布里克之后最具势力的黑暗力量。
[叛逆] 他的电影具有一种革命与颠覆的特性,[异形3]中,他让莱普莉剃光秀发,成了异形的母亲,天使怀上了魔鬼的儿子;[Qizongzui]中的杀人魔王是在替上帝行道;到了[搏击俱乐部]狂烈的暴力成为个人解脱与升华的武器,无政府主义成为救世新约,这是大卫 .芬奇的反叛方式.
[魅力反角] 芬奇最擅长制造那些在黑暗中生命力旺盛的不法之徒,在他的影片中反角不是一个个
与主角对立的符号,而是血肉丰满,魅力十足的撒旦使者。如果不是为了从人类“道德善恶”的人性立场出发,那么芬奇的电影谁是主角就很难确定了。

[宗教] 大卫.芬奇的电影有着强烈的宗教情结,[异形3]中的囚徒仿佛是归依佛门,剃光了头,而[Qizongzui]中杀手以[圣经]上的Qizongzui为线索,并将自己自命为惩罚的天使,在这里,芬奇将三个角色的定位十分有趣,摩根 .弗里曼和史派西两个角色其实等于彼特的善天使与恶天使,当恶的力量占上风,那么最后史派西斗智成功,他在死亡中得到宗教的安详;而在[搏击俱乐部]中俱乐部会员们对搏击也体现着宗教式的狂热,对自我进行宗教仪式的洗礼。
[暴力/死亡] 大卫.芬奇的每一部电影都涉及了暴力元素,也几乎每部电影都渲染夸张了死亡的精神。[异形3]中监狱星球中每一个人的归宿都是死亡,每一个尸体的死像都惊心动魄,到了[Qizongzui]则更像是一场尸体展示会馆,流露着恐怖的艺术气息,在芬奇的眼中,死亡并不是归宿,而是种在黑暗中的解脱。
[技术/技巧] 由于大卫. 芬奇是ILM特效人员出身,并且有着大量MTV影带与广告的实战经验因此其作品导演手法流畅,都具有很高的观赏性,而且能够将好莱坞最擅长的数码特技完美地应用到影片中,特技的效果卓著,却能为影片服务。

Archiver|手机版|宫崎骏映画馆    

GMT+8, 2024-4-19 06:42 , Processed in 0.108265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